发布需求
请登录 注册

宫颈癌动物模型

发布时间:2022-12-02 09:37:46 I 企业名称:武汉贝赛模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I 作者:小贝
宫颈癌(cervical cancer)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且患病人群有年轻化的趋势。目前认为宫颈癌发病的基本相关因素为人类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ns,HPV)的感染。采用人或动物宫颈癌肿瘤细胞株,可以构建人或动物宫颈癌移检瘤模型,也可采用HPV等病毒诱发宫颈癌动物模型。
 
一、宫颈癌动物模型
(一)人宫颈癌移植瘤模型
 
【造模机制】采用免疫缺陷动物,如探小鼠、SCID小鼠,由于动物的免疫缺陷,导致异体组织种植于其体内很少发生排斥反应。将人宫颈癌肿瘤细胞株接种于动物体内,可形成人宫颈癌移植瘤模型。

【模型特点】移植瘤一般呈膨账性生长,切面灰白色、质硬,组织内血管丰富。肝、脾、肾、大网膜、子宫附件等一般不会发生转移瘤。

【模型评估和应用】本模型瘤组织能保持人宫颈癌组织学特征,甚至保持其表达HPV的能力,这为研究HPV在宫颈癌的发病、治疗及预防中的作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该模型常被用于化疗药敏试验、基因表达、药物疗效评价的相关研究。
 
(二)诱发性宫颈癌动物模型
 
【造模机制】给小鼠宫颈内投用一系列化学、生物或病毒性致癌剂,可诱导出与人相似的宫颈癌病变。这些组织构理学变化由轻到重表现为发育异常、原位癌直至浸润癌。
 
【模型特点】小鼠宫颈癌的发生步骤与人十分相似,主要表现在导致浸润性鳞状上皮癌的组织学步骤。在致癌物使用后2个月内观察到轻度不典型变化(I度),在3个月后见中度不典型变化(II度),在5个月后观察到重度不典型变化(I皿度),约22%的小鼠有卵巢癌发生。
 
【模型评估和应用】宫颈癌的发生是一系列组织病理学变化的结果,它的诱发因素较多,针对不同的诱发因素造模,可用于研究该诱发因素的作用机制。由于在人宫颈癌疾病的研究中,不能反复进行创伤性检查,因而诱发性宫颈癌动物模型在研究宫颈癌发病机制与治疗方面极为重要。
 
二、转基因宫颈癌动物模型
【造模机制】HPV目前已鉴定出的超过200多种亚型,约40种亚型能感染生殖道,以性接触方式传播。HPV感染和宫颈癌的发生具有直接关系,高危型HPV可以与宿主染色体整合,是宫颈早期变/癌前病变最直接的始动因素。
 
HPV16型、18型E6和E7基因已被证实是转化基因,其编码的E6、E7蛋白在宫颈癌细胞系和癌组织细胞内持续表达,并在维持转化组织恶性表型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HPV病毒的E6、E7蛋白可与p53、Rb相互作用,其中E6蛋白通过细胞泛素连接酶E6AP与p53结合,导致抑癌基因p53降解,破坏了p53介导的P14-MDM2-p53途径,失去正常调控引起细胞无限增殖;E7蛋白竞争优先与pRb结合,使pRb与E2F解离,游离E2F增多,导致P16-cyclinD-CDK4/6-pRb-E2F途径调控失调,启动G1-S期进展,引起细胞无限增殖。
 
【模型特点】该模型鼠大约4~6个月开始出现皮肤不典型增生,18个月左右几乎所有小鼠死于宫颈癌、皮肤癌、眼癌、横纹肌肉瘤等恶性肿瘤。
 
【模型评估和应用】HPV转基因鼠主要采用皮肤特异性启动子启动下游基因表达,所以得到的肿瘤模型以鳞状上皮肿瘤为主;若采用的CMV启动子为通用启动子,在多数细胞、组织中都能表现出很强的活性,会得到多种组织起源的肿瘤。建立的HPV转基因模型鼠存活时间较长,能够有足够的时间得到足够数量的小鼠以对其进行深入的致癌机制研究,同时也利于模型鼠的推广和应用。
 
利用显微注射技术建立HPV16E6/7转基因小鼠病理模型,将为进一步研究HPV的致癌性及HPV与机体的相互作用关系,为HPV感染相关疾病的研究、皮肤癌和宫颈癌的治疗以及HPV疫苗评价提供动物模型系统,在预防我国HPV感染性疾病方面将会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随着转基因、基因敲除等技术在实验动物模型中的广泛应用,实验动物的品种、品系及具有人类疾病特征的动物模型种类也快速增长,建立理想的宫颈癌动物模型,对进一步了解宫颈癌的发病机制,从而对其有效预防和治疗将起关键作用。

咨询

我们尊重知识产权,如您认为本平台所载文章、图片、视频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平台规则予以处理。
关键字
  • 144
  • 点赞
  • 复制链接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