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皮肤病动物模型
感染性皮肤病动物模型
感染性皮肤病( infectious skin diseases)是由病原体侵入皮肤引起的疾病。感染性皮肤病的病原体大部分直接由皮肤破损处或经呼吸道传染。目前常用的感染性皮肤病动物模型包括疱疹病毒、真菌以及麻风模型。
一:单纯疱疹病毒动物模型
单纯疱疹病毒( herpes simplex vins,HsV)是可培养的DNA病毒,依抗原性质不同分为HSV1和HSV2两型。可因病毒型别、感染动物、入侵途径、发病部位、病变表现、观察指标、原发或复发感染等不同条件,形成不同的动物模型。
【造模机制】制备不同的HSV感染的动物模型,都要首先在体外从感染病毒后的细胞中提取病毒液,选用与实验模型相同的动物和感染途径,进行毒力测定,以能致95%以上动物发病的接种量,按相同途径及部位接种、感染正常动物而成。病毒株可用HSV1型Sm44标准株、HSV2型333标准株等。培养细胞一般选用非洲绿猴肾Vero细胞。敏感动物包括豚鼠、小鼠、家兔和金黄地鼠,按模型要求和受试药物特点而定。
【模型特点】可选用HSⅥ或HSV2感染。豚鼠背部脊柱两侧区皮肤脱毛,用梅花针轻击。再按毒力测定结果,定量滴入病毒液,逐日观察皮肤发病(炎症、水肿、浸润、丘疱疹、糜面及结痂等)情况。皮损发病高峰一般在第3-5天,全约10-12天,模型有自限性。感染后不同时间可通过局部或系统给药控制,一般观察、处理不超过10天。
【模型评估和应用】由于病毒只能在机体或活细胞内生长和复制,因而模型涉及病毒液制备的细胞培养技术及敏感动物的选择。结合体外细胞系统的实验结果,HSV感染诱发动物模型用于疾病发病机制、药物筛选及药效评价研究方面,可靠性及实用性较高。由于HSV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varicella- ostervirus)药效学反应上的共性,因而可预测临床上药物对单纯疱疹、水痘及带状疱疹的疗效。
二:真菌感染动物模型
真菌( fungi)感染动物模型分为浅部感染以及深部感染模型。
(一)皮肤浅部真菌感染动物模型
皮肤是人类真菌人侵的主要器官,当限于皮肤感染时,只位于1~2mm表浅部位,皮肤浅部真菌感染主要致病菌包括表皮癣菌属、小孢子菌属、毛癣菌属等。豚鼠对皮肤癣菌有易感性,是皮肤浅部真菌感染常用实验动物,亦可用家兔。
【造模机制】实验所用菌种应选用来源于医学真菌保存单位保存及确认的标准菌株或经鉴定的临床分离株。实验前应先作定性和定量的体外抗真菌药效试验,以确定能抑制和杀灭真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通常在躯干背部侧面皮肤脱毛后用砂纸擦破皮肤,接种1×10(7)个真菌细胞或事先测定的感染量,一般感染5-6天出现病症。经局部或口服给药后,疗效以皮损变化、真菌镜检及培养结果来判断。
【模型特点】本模型与临床的符合程度较高。
【模型评估和应用】用于体内评价抗真菌药局部或系统给药的药效。
(二)皮肤深部真菌感染动物模型
深部真菌多经呼吸道吸入或经皮肤外伤侵入感染,病灶从局部向系统播散,涉及更复杂的微生物与宿主相互作用,抗深部真菌感染的系统给药的药效,药代,毒理评估更多地依赖整体动物和动物模型。
【造模机制】有报告组织胞浆菌感染与宿主细胞介导免疫反应密切相关,因而用裸小鼠腹腔注射该菌,可迅速发展为以网状内皮组织感染为特征的致死性播散模型。除宿主免疫因素与感染关系外,感染动物与药物的相互关系亦需考虑。如,由细胞色素P450代谢的唑类药物,选用细胞色素P450代谢活性较高的小鼠,则体内不易达到有效的抗真菌浓度,可选用该酶活性与人相近的豚鼠。用注射免疫抑制剂造成豚鼠免疫低下状态后感染深部致病的克柔念珠菌,可建立相应的药效评价模型。隐球菌感染可用静脉接种小鼠肺模型,亦有用豚鼠、大鼠及兔腹腔接种感染
【模型特点】适用于通常的深部真菌感染研究,进一步可立足于宿主免疫反应、感染与宿主相互关系以及宿主与药物相互关系上改进模型。少数深部真菌系统感染模型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模型评估和应用】主要用于抗深部真菌药的药效评价及感染免疫研究方面。模型的设计都考虑到与临床深部真菌感染的病理机制或药物作用机制,所以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咨询
- 199
- 点赞
- 复制链接
- 举报